李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员助理研究员

距乌克兰危机爆发已过去整整一年,冲突地区依旧硝烟不散。在一次次的突访、军援加持下,在东欧平原上演“坦克大战”的悲剧似乎要重现。

值此关键节点,中国发布了《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》这一重要文件,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一贯的和平主张。文件充分吸纳了各国的合理关切,详细阐释了中国基本立场,涵盖了尊重各国主权、摒弃冷战思维、停火止战、启动和谈、解决人道危机、保护平民和战俘、维护核电站安全、减少战略风险、保障粮食外运、停止单边制裁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、推动战后重建等12个方面内容。

有必要指出,这份文件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,中国首次发布的与乌克兰危机相关的政策文件,也是最为系统全面的立场总结。文件体现了中国公正客观、维护和平、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,为解决乌克兰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,为将危机推回政治对话的正确轨道注入了正能量。

乌克兰危机长期化、扩大化、复杂化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,中国不会作壁上观,更不会火上浇油,而是愿做和平推动者、正义捍卫者、战后建设者,愿尽最大努力减少危机外溢对地区安全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。从习近平主席陆续提出的“四个应该”、“四个共同”和“三点思考”,再到如今的《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》,中方立场是一以贯之、旗帜鲜明的。

中国始终站在公道的一边。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严格遵守,各国主权、独立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切实保障。这不仅是中方处理乌克兰危机的基本遵循,也是中国所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中的核心理念和原则之一。国家不分大小、强弱、贫富,一律平等,各方都应维护国际关系准则,国际法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亚洲、无论是对大国还是小国,都应当得到平等、统一适用,不应采取双重标准。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,是有失公道的,各方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都应得到妥善解决。

中国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。中国多次强调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,这一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赞赏,为避免危机走向失控、升级为“核危机”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中方还呼吁当事方严格遵守国际人道法,支持联合国在人道援助方面发挥协调作用;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为促进和平核设施的安全安保发挥建设性作用。

中国始终站在对话的一边。危机延宕至今,当事方似乎离谈判桌越来越远,各方放出的谈判条件中有着难以调和的分歧。但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接受采访时所言:“形势越是复杂,越要保持清醒;问题难度越大,越要坚持对话。”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任何致力于和平的努力,各方应避免激化矛盾的行为,转而共同探索政治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,鼓励俄乌开展直接对话,呼吁国际社会尽可能为交换战俘、停火止战、重启和谈等创造有利条件。

中国始终站在发展的一边。2022年7月,俄罗斯、土耳其、乌克兰和联合国达成了黑海粮食运输协议,中国对此予以肯定,并强调协议应得到均衡全面有效地执行和落实。此外,单边制裁不仅无益于危机管控,反而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带来国际性的能源危机、粮食危机风险,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复苏。中国提出了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,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乌克兰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,中国是真正凭事情本身是非曲直、以国际法理为依据来决定自身立场和主张的,这一客观公正的立场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理解、赞赏。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,中国将力争凝聚更多共识,形成国际社会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,为化解危机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。

乌克兰危机也引发着更多思考。放眼世界,展望未来,如何避免类似的安全危机再度发生,如何切实有效提升地区安全治理水平,实现持久和平?通过全球安全倡议,中国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方向、新思路。若要弥合和平赤字、安全赤字,必须用共赢思维来取代冷战思维,倡导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的安全观,坚决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。只有重视彼此合理安全关切,通过对话协商构建均衡、有效、可持续的安全架构,才能真正实现普遍安全、共同安全。
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共同愿望,也终将掩盖杂音,成为时代的主旋律。秉承着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和平基因,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动摇,中国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方式,以先进的安全理念为支撑,做好守护世界和平安宁的行动派、全球安全倡议的推广者践行者。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