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疫不过三年”,防疫收紧与放宽,涉及到十多亿国人的日常生活、工作和生命质量,宏观上影响到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,所以政策走向无疑成为关注焦点。

此前十日内的一篇文章,一个民调,虽然最后连其母体——公号都不幸殒命,但以“死”相谏的目的和意义恰恰在于,对治理决策产生了某种参考价值。



一、民意涛涛:《关于停**强度防疫,恢复民生和发展经济的建议》

12月1日,法律媒体人金仲兵利用《企业与法律网》微信公众号和互联网平台发布了《关于停**强度防疫,恢复民生和发展经济的建议》,受到全国各地读者的热评和大量转发,到6日上午10点,该文被互联网平台关闭,点击量已经超过300多万人次,最后截图是2,831,091人次。



6日当天,先后有内蒙某地、云南某乡卫生院用机构公号进行转发,不久又有河南驻某店卫计委公号转刊此文,并随即引爆第二波舆情高潮,在朋友圈随处可见。该店被网友尊称为“驻牛店”,河南也因此“中原雄起”,成为当天舆论的一道风景。

此后,不断有各种二次、三次评论和各种考证文章出现,有撰稿网友称“阅读量每分3000”,已然形成一股舆情风暴。

晚上,《经济观察报》转刊河南“驻牛店”卫健委文章,终为最权威的官媒背书。



当天傍晚,原作者金仲兵先生接受了《大河网-豫视频》的专访,详细讲述了此文出台经过、个人观点,以及对网友留言的分析。

(一)关于网友留言,可分为三类:

1、占绝大多数的防疫受困者,其留言内容包括:

个人认知、大白态度、方舱故事、阳性治疗、就医艰难、家庭财务、通行受阻、企业困境、孩子网课质量担忧、精神抑郁等;

2、防疫一线工作人员(主要是大白),对文章表达不满、工作委屈、家庭受牵连,希望得到尊重或感恩。

3、网络游民。

(二)关于读者年龄段和地域分布:

1、读者年龄段:以中年人占绝对多数,说明感同身受更加强烈;

2、地域分布:当时仍在强化封控的地区读者更多,从留言中也表达出要求解封的意愿更加强烈。

3、性别方面:男性占60%左右,女性40%左右。



(三)关于网友后台留言,本来计划专文回应,现借此机会表达如下几点:

1、是用民众听得懂的语言表述的个人建议,肯定不是表彰大会,也不是考证论文,更不是国家政策,只代表作者自己;

2、是个人亲历、亲闻和感受,有表达不准,但不影响整体面相;

3、放开,指温和、科学、有序防疫,不是完全躺平;

4、打赏自愿,与付出的劳动和风险不成正比;

5、天花,是理论消灭,不是完全消灭;

6、支持者占多数,这是我的幸慰;

7、有的人,埋怨别人做得不够,在此建议自己多多争取;



二、苦疫久矣:关于《民意调查》

在上文刊出的第三天(12月3日),同步推出一个《民意小调查》互动博文,此后三天,经主号和友号协同转发扩散。



12月6日上午8点多,《企业与法律网》主公众号收到调查投票870多人,到6日调查博文被关闭,有接近4000人的阅读量和近900人的投票数量。



其它网络推文投票显示投票数为3847票,《至高民意网》公众号12月5日晚上开始转发推广,结果12月6日早晨投票数据已经接近500余票。不到三天的调查投票数接近5000票。

其中,赞成恢复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得票数占83- 86%(每天比率数据在这个区间波动),选择继续执行严格封控政策的只占到总投票数的12-15%,选择“无所谓”的人占1.8-2.1%之间。

当然,调查只是一种阶段性结果的体现,我们更不要忽视了此前的民意积累过程,比如:

1、广大民众在长达三年的高强度封控环境下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,终于认识到,每一项政策调整都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,侥幸逃避心理,是不实现的幻想;

2、专家、学者、法律和媒体工作者们根据社会新闻或个体经历,进行了广泛的普法教育;还有律师好友经正规途径陈书谏言,效果斐然;

3、各地居民利用国家现有法律和最新政策(11月到12月初的20条和9条),对有违时势和事实的高强度封控隔离行为勇于表达诉求,并主动突破、拆除挡板、隔栏等现实窠臼和束缚;

4、国人普遍对因封控造成的乌市个案表达同情和哀思,等等,共同组成了倒逼防疫政策改弦更张的合力和原动力。



三、顺天应人:三分抗疫,七分发展

这次《企业与法律网》主号文章《关于停**强度防疫,恢复民生和发展经济的建议》达到300余万次阅读的舆情热点事件,虽然最后以热文被删、公号殒命落幕,代价可谓惨重,《企业与法律网》也不得不重新注册并更名为《律媒先锋网》重新面世,《律媒先锋网》,也将成为此后发文的主平台。反观之,也正因其深远影响才导致这一结果,反衬出文章的含金量。甚至,平台给出的删除理由竟然前后不一,可见当时操作之慌乱和压力之大。

不止如此,《网易》在同时期的阅读量也达10万加,其它门户网则多以“不通过”为由,将稿件拒之门外。

虽然这次《企业与法律网》的民意调查范围不大,但仍一叶知秋,以小见大。虽然因涉及国家宏观防控政策导向问题而被迫中止,但投票结果已具有一定的定量分析价值,说明现有政策需要重新研判与调整,走出此前个别主流经济专家的“防疫经济学”误区。同时,该民调也对“防疫向何处去”给出了回答。不难发现,调查与调整后的政策走向是相符的。

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因为此前几乎九成以上的精力用于核酸、封控和方舱等防疫工作,“新十条”出台之际,退出机制更需要预案以保证井然有序,力避勿忙失措造成新的管理性灾害。如:开放初期医疗资源的报复性挤兑,疫情高发期个人(特别是老年人)和公共防护、检测手段的配套、足量的ICU病房建设等。遗憾的是,除了尚可以提前开展经济救助、抓紧培训心理治疗师以应对社会面的情绪波动之外,防疫的核心工作仍无雏形。

开放前提下,到底应该用几成精力防疫,几成精力发展?中间当然需要有合理的平衡。比如,接下来“三分抗疫,七分发展”?

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九日星期五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